麻豆新樓神經外科

顱底內視鏡手術

顱底內視鏡手術是一種微創外科技術,主要用於治療顱底區域的病變,尤其是腫瘤、囊腫、血管異常或顱底畸形等。這種手術利用內視鏡,通過小切口進入顱底,能夠有效地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,並縮短恢復時間。

主要特點

  1. 微創:手術通過小切口或自然腔道(如鼻腔),減少了傳統開顱手術所需的大範圍切口,降低了對組織的損傷。
  2. 視覺輔助:使用高分辨率的內視鏡,醫生可以在顯示器上清晰地看到腦部結構,這有助於精確地進行手術。
  3. 多用途:主要用於治療顱底腫瘤、顱底囊腫、動脈瘤、腦血管畸形及顱底畸形等。

手術過程

  1. 麻醉: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進行。
  2. 定位:使用影像學(如CT或MRI)確定病變的位置和形狀。
  3. 插入內視鏡:通過小切口(如鼻腔或前額部)插入內視鏡。
  4. 操作:根據病變的性質,通過內視鏡進行必要的切除或修復,並精確控制操作以最小化對周圍神經和血管的影響。
  5. 術後評估:手術完成後,醫生會檢查病變是否完全去除,然後進行切口縫合。

風險與併發症

  1. 感染
  2. 出血
  3. 神經損傷,可能導致功能缺損
  4. 脊髓液漏
  5. 手術後疼痛或不適

術後護理

  1. 需要監測麻醉後的恢復情況。
  2. 可能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以確保病變去除徹底。
  3. 藉助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促進恢復。

預後

  1. 許多患者在手術後可恢復正常生活,效果良好,並連續進行隨訪檢查。
  2. 預後取決於病變的性質、大小及手術的成功率。

顱底內視鏡手術因其微創性和精確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,能夠為許多顱底病變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選擇。在考慮此手術之前,患者應與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深入討論,以確保了解手術的風險、好處和預期結果。